科学技术哲学学科点读书沙龙(第3场)研讨基因编辑技术哲学

发布时间:2019-12-29浏览次数:1752

12月28日,公司科技哲学专业举行第三场读书沙龙。学科点负责人张晓丽出席,沙龙由学科点导师周师主持,19级研究生刘靖宇做了主旨汇报。

张晓丽指出,读书沙龙已经举行了两期,效果良好,为哲学基础较为薄弱的员工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质疑、解惑与提高的平台,也让员工逐渐认识到科技哲学的学科特点及其所涉论域,必须要在坚持中完善。研讨中,张晓丽提出,“自然人”生而平等,如果通过人为基因编辑而出现的“技术人”则会造成社会不平等现象加重,认为人们在使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的同时一定要谨防科学技术的异化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周师对同学们的观点进行了总结并且认为,科学研究不应该有禁区,人们不应该武断地禁止有关“基因编辑”的探索。但科学的应用特别是技术却是有限度的,不得侵犯公民的权利,必须以增进人类福祉为根本价值取向,否则就会带来像贺建奎事件这样严重违背科技伦理的严重后果。

刘靖宇以贺建奎基因编辑婴儿事件作为切入点从基因编辑技术及其应用、生殖系基因编辑的支持和反对的伦理论据和从人的完整性角度探讨基因编辑技术。

研讨环节,侯康佳提出,当技术和社会发生冲突时应该从道德和法律角度来进行规范,基因编辑技术现阶段不够成熟,只能在理论基础阶段保留态度。黄传斌认为,基因编辑婴儿和自然人之间的差异存在着不稳定的因素。吴佳指出,原本完整的个体去除某些基因会使原来安全的状态产生不安全的因素,她从“反应停”的药物治疗妊辰反应所带来的危害为例讲述了科技的发展是正面效应和负面效应并存。汤杏认为,基因编辑对人的心理影响甚大,应该考虑当事人的感受,同时指出被编辑基因进入基因池之后对人类带来的危害,在未确定危害之前应该谨慎应用这一技术。吴亮以何建奎为例讲述了价值取向的问题。郭意乐认为,经过基因编辑后的人并非自然人,应属于新的物种,同时提出假设——从新的物种身上产生的致病病毒可能对自然人存在毁灭性打击的危险。杨正宇提出,被敲除基因的基因编辑婴儿是否会患艾滋病变异型病种?陈亮认为如果基因编辑被资本控制可能会成为新的控制人、奴役人的手段并最终导致人际间极大的不平等。(2019级科学技术哲学专业研究生 刘靖宇)